微醺農場
媒體報導 Media reports

種下希望、離地生根使青年回農不再只是夢想

種下希望、離地生根使青年回農不再只是夢想
黃衍勳就像一顆種子,在故鄉的土裡種下一棵名為希望的大樹,他相信,未來將有許多像他一樣的種子,願意落地故鄉,滋養農村,也滋養農村裡的每一個人。
 
當一顆種子從農夫的手中落地,生命的旅程就開始了,大地滋養作物,作物滋養人,生命養育了生命。4年前,黃衍勳於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後,進入學校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工作,穩定、安逸的研究工作,卻無法滿足他對家鄉的想念,於是黃衍勳選擇在 30 歲前,回到故鄉雲林,在他生命的起點,種下孕育生命的種子。
 
介質栽培技術,離地也能生根
 
介質栽培技術,離地也能生根
「我想回到成長的地方,那裡充滿人情,活得很自在。」然而,這個曾經滋養他長大的地方,如今卻因人口外移,凋零得只剩下土地,回家,只能從農。但黃衍勳不只希望返鄉,做個自給自足、無欲無求的文藝青農,他真正的期望是回到家鄉,實踐農業創業的理想。
因此,對作農一無所悉的黃衍勳,先以一年的時間累積農業能量,於虎尾科技大學的農民大學念書,修習農業相關知識,並至各個農場實習、觀摩;一年後,他評估環境變化與氣候變遷,為降低極端氣候對作物的影響,決定搭建設
施,以溫室栽植有機葉菜。
地,是從阿公阿嬷那兒借來的 3 分地;溫室,是向親朋好友借來 300 萬搭建的,黃衍勳有著不能失敗的創業壓力,無奈,每逢菜價低迷,盤商便以有機葉菜過於昂貴、市場需求降低為由,拒絕收購契作,使黃衍勳貨銷無門,倍感壓力,迫使他開始思考,改換耕作模式的必要。
剛好,在農民大學修習期間,由業師兼前輩劉讚和的教導下接觸到介質栽培技術,這種「不用除草」的自動化栽種系統,讓自承十分懶惰的黃衍勳萬分嚮往,不但農場工作因此更加輕鬆,新農上手速度增快,更可省去一部分的勞力,對於人力短缺,每逢採收期就得四處搶人的農村現況來說,簡直就是天菜。
 
建立 SOP,解決農村中「人」的問題
 
建立 SOP,解決農村中「人」的問題
由於種子在介質中成長,離地種植,根不入土,可避免病菌感染,使植株強健,生長快速,黃衍勳特別選擇栽種小黃瓜,因為一年四季皆可採收,在嘗試初期,可快速累積至少四次/年的採收經驗,快速修正栽種模式。
連續栽種、連續採收,生產周期較其他栽種模式為長,因此,當菜價不穩時,反而有利可圖。產量多、供貨穩定,農民的收入自然變得更好,生活也更加安穩了,「所以,只要我能建立一套介質栽培的標準作業模式,讓其他有意願投入的青農能夠穩定生產、穩定收益,就能吸引在地青年投入農業工作,把人留在農村。」
把人留在農村,是黃衍勳的關注焦點,他所提出的「介質栽培技術維護農業之傳承」計畫,深獲 107-108 年水保局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個人組肯定,黃衍勳認為,臺灣從農人口愈來愈少且逐漸老化,技術斷層危機顯現,因此透過計畫執行,期望將介質栽培技術標準化,讓回農青年可以依照 SOP 執行,以縮短新農摸索期,解決人手不足、產量不穩等題。
過去,許多返鄉青農對農業抱持過於浪漫的想法,回鄉後常因技術不足,造成產量不穩、收入減少,陷入不斷貸款以支撐夢想的惡夢中,「其實只要建立一套可以永續經營的獲利模式,回農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」
計畫執行第二年,他發現許多農村青年因家庭結構不健全,經濟力薄弱,時常於易滋事場所集結,使社會潛在風險增加,「這些孩子之所以依附地方勢力,通常因為有經濟需求,但是缺乏一技在身,沒有自食其力的信心。」
 
黃衍勳讓這些年輕孩子,到他的「微醺農場」接受培訓,使他們擁有農業相關知識、習得一技之長,甚至學會一套「可以穩定獲利」的獲利模式,進而成就一份事業;同樣的,二度就業者也可藉此開創事業的春天。
不斷測試,使模式更健全穩定
集合在地青年,讓他們成為農業生力軍。
不斷測試,使模式更健全穩定
「在地青年是最有機會留農的生力軍,」黃衍勳認為,在地青年的父母或祖父母,通常還留有田地,無須額外租賃;而他們從小看著家人辛苦耕種,對於從農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,「更何況,這裡是他的家。」和黃衍勳一樣,農村有親情的召喚,只要看得到未來,再辛苦都值得。
介質栽培很離地,但黃衍勳必須很務實,一點也不能離地。他說,介質栽培投入成本高,他光是把已建置好的溫室設施,修建為適合介質栽培的模式,就又投入了 200 多萬,最近還要繼續投入400 多萬興建設施,每一筆都是沉重壓力,「因為必須測試 SOP,許多動作會一直嘗試、一直修改,投入成本也只好一直增加。」
 
每一項測試都是成本,也都有造成極大損失的可能。由於介質土必須定時以熱水消毒,以解決土中病蟲害問題,而他為了確保每一季的生產,把一年只需消毒一次的動作,增為每季消毒一次,導致土質崩解速度增加,土質壽命銳減一半以上,產能更迅速縮減至 20%,「原本會賺錢的,現在變成賠錢。」他感嘆。
 
「目前整個系統已建立達九成,預計明年就可以全數完成。」想到這裡,他又充滿了動力。黃衍勳就像一顆種子,在故鄉的土裡種下一棵名為希望的大樹,他相信,未來將有許多像他一樣的種子,願意落地故鄉,滋養農村,也滋養
農村裡的每一個人。■
小檔案
●    107-108 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個人組「以介質栽培技術維護農業之傳承」
關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:
水保局從民國100年辦理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至今,陸續加入農STAY計畫、洄游二次方,到現今展開的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,全面鼓勵青年走入農村。結合農業、創意、美感、文化與科學,跨界融合、多元創新,為農村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與能力。年輕世代用其所長,體驗農村生活、認識農村事務,發揮創意,從在地的需求和社區居民的互動中,找出幫助農村與農產業向上提升的創舉,進而轉變為在地創業的機會,並且集合眾人之力幫助農村與社區擁抱改變、迎向未來
 
TOP